从生活细节远离肾损害
“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有肾病”,让许多人“谈肾色变”。药品只要有不良反应,肾损害的就不敢吃!其实,许多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中国肾内科医师协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教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教大家如何通过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来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细节一:食品选择别单一
余学清教授介绍,超量的重金属摄入会对肾脏,特别是肾小管造成损害,这点是已经得到科学研究证实的。不过重金属摄入量与肾损害程度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他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意向牵头在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展这一课题的多学科研究,这对于预防重金属相关的肾损害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干预措施的出台。
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减少重金属的摄入?余学清教授建议,购买有机食品或无公害食品是远离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方法,另外,饮食尽可能多样化也是有效措施。他解释,不同的蔬菜种植区域不同,它们对污染物的吸收和残留也不同,“变着花样”吃,不容易让某种重金属在我们体内过量蓄积。
细节二:多喝水
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同样可能在饮用水中存在。余学清教授说,如果对水源不放心的话,可以在家中安装过滤器,也有利于重金属的滤除。
此外,还要注意多喝水。余学清教授认为,肾脏是人体的“净化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物,调节机体水盐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害物质最终是通过肾脏代谢出体外的,它们若对肾脏造成损害,也需要一定的量,特别是一些会在肾内沉积的有害物质,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这些有害物质的排出;即使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有害物质,大量喝水也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有害物质的浓度低了,自然对肾脏的损害也就会减少。
细节三:感冒药别随意吃
很多人感冒不舒服了,就自己去买药吃,吃了不见好就再买一种试试,这样也会增加肾损伤的风险。小小的感冒药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余学清教授解释,“是药三分毒”,肾脏对药物是非常敏感的。人吃药后,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最终大多要通过肾脏来排泄到体外。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感冒药多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毒性,如果过量服用就可能会导致急性肾脏损伤,临床上经常能碰到因滥用感冒药而引起急性肾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的病例。
余学清教授提醒读者,感冒时用药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自己随便到药店买药,或认为感冒药是非处方药就可以随便吃,又或者为求好得快,几种感冒药一起吃。特别是两种以上具有相似成分的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但这并不是说感冒药就不能吃了,这就成了因噎废食了。遵医嘱、规范用药,是可以把药物对肾脏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果药物能够做过敏试验(如皮试),最好做过再吃,因为如果人体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那肾损害的发生风险会大幅增高。
细节四:中药别长期吃
余学清教授是2007年广东省首次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负责人,正是这次调查得到“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慢性肾病”的发现。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药物毒性引起的肾损害占慢性肾病的3.6%,这说明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
他介绍,特别是广东人有服用中药的习惯,中药的毒性要特别引起重视。目前已经明确可能带来肾损伤的中药成分有木通、防己和马兜铃酸等,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包括八正丸、大黄清胃丸、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辛夷丸、纯阳正气丸、当归四逆丸、跌打丸、冠心苏合丸、十香返生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