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曾深信不疑的健康饮食误区
1705次 2018/03/06


区一 每天一杯红酒预防心脏病


法国人喜欢喝红酒,法国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比其他欧美国家低,有人把这归结为喝红酒的好处。除了少部分法国研究认为红酒优于其他酒,多数研究并不认为红酒比其他酒更健康,红酒更保护心脏也许就是法国人美丽谎言。 法国人心血管病发病率低,与法国饮食文化有关,君不见法国人是地中海饮食为主,与红酒关系不密切,也不建议从不饮酒的人喝红葡萄酒来预防心脏病。红酒和其他酒一样,即使适量饮对心脏也没有好处。最近研究显示,喝酒会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每天喝酒1单位(1份饮酒量相当于355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是45ml40度烈酒),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8%,而房颤会引起脑中风,所以即使少量饮酒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无益的。饮酒会增加口腔、咽喉、食道、结直肠和乳腺等癌症机会,尤其是女性乳,只要饮酒即增加乳腺癌风险,与喝多少、喝多长时间没有关系。从不饮酒的就不要奢望饮酒来预防心脏病了,尤其是女童鞋。

误区二 鱼油预防心脏病

美国人一年花在鱼油达40亿美元!对鱼油的盲目崇拜可以休矣,不要继续在鱼油上浪费银子!绝大多数研究证实,鱼油虽能降低甘油三酯,但它真不能预防心脏病。英国血脂管理指南认为, 欧米伽3脂肪酸(鱼油的主要成分)并不能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反而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不建议服用鱼油或含有鱼油的复合制剂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每周吃2次鱼可以预防心脏病和脑卒中,最好选择富含鱼油的三文鱼、金枪鱼和沙丁鱼等重金属含量低的深海鱼,少数淡水鱼如鲈鱼也富含鱼油,不要食用罗非鱼和鲶鱼等富含不健康脂肪酸的鱼。不要用油炸的烹制方法,会导致鱼油等营养成分流失。也要控制好量,把重金属的摄入降低到最低。每周吃两次鱼,其中一次为富含鱼油的深海鱼,每次的量大约50克,另外可以每周吃点虾蟹或淡水鱼。孕妇和12岁以下的儿童应适当减少鱼的摄入量。

误区三 喝果汁与吃水果一样

有人不喜欢吃水果,就喝果汁,甚至还加糖,这是抛其精华留其糟粕!完整的水果保存原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可减缓糖分吸收,还有刮油作用,把油和脂肪带出去。果汁丢弃纤维素,糖分喝进去吸收快增加胰腺负担,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糖尿病。只喝果汁不吃水果,脂肪吸收增加,增加冠心病风险。果汁不但丢掉了纤维素,而且在加工果汁的时候,由于加热,会导致一部分营养素流失。鲜榨果汁如此,更不用说果汁饮料了,因此,水果还是整个吃最健康!英国研究显示,每天一个苹果预防心脏病的效果与他汀类药相仿,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误区四 营养都在汤里

有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做菜时的汤最有营养,精华都在里面。所以好多人只喝汤,或者用馒头蘸着菜汤吃掉,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科学,汤里面油盐含量都很高,长期喝汤的人很容易患上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如果适量喝汤,可以减少1/3的盐摄入量。平常尽量少喝菜汤、方便面汤,煲汤要清淡最好使用控盐勺计算盐量。

误区五 得了心脏病就应该吃素

得过冠心病放过支架的人总是纠结于该不该再吃肉,还是干脆完全吃素。研究表明,完全吃素反而由于营养不均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素食虽可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但易致欧米伽3脂肪酸和部分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是胆固醇,主要从红肉中的饱和脂肪转化而来。而鸡鸭禽肉、鱼、海鲜等白肉饱和脂肪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红肉非常好的替代品。每周吃点含饱和脂肪少得瘦红肉,适量增加运动对健康影响甚微。健康人应注重饮食均衡,不必过分追求素食;而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在健康饮食结构基础上,以白肉替代红肉。

误区六 坚果油太大不健康

有许多心血管患者觉得坚果是高能量高脂肪食品,认为其对心血管健康不利。其实研究发现,适量的坚果摄入,对于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很有益处的。坚果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植物纤维和左旋精氨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认为,每天少量摄入坚果,可以预防心脏病,延长寿命。但坚果中80%是脂肪,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但热量仍然很高,应适量,也可用坚果替代肉蛋奶中的饱和脂肪。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每周摄入4次以上坚果,每次不超过50g。

毕竟坚果热量比较高,坚果虽好也不可贪多,长期坚持并适量吃效果较好,每天早餐时1小把不加糖盐不油炸的原味坚果是最好的,也可放在下午茶时。拌凉菜时加点坚果或炒菜时坚果代替红肉也是很好的选择,即可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又可保证热量和必需脂肪酸,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保持香美的口感。比如腰果西芹。

误区七 吃糖不会引起糖尿病

有一种说法,说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其实糖吃多了和高脂肪一样都会增加患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只要是热量高密集饮食吃多了,超过生理需要,不消耗掉对身体就是负担和垃圾,就会增加患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

误区八 柠檬汁+姜汁+蒜头汁+苹果醋=打通血管绝密配方

这个神奇的配方曾经在微信圈疯狂转发,但是可以肯定的说打通血管是没有效的,别指望什么特效偏方能产生奇效,谣言能广泛传播就是抓住人的这不劳而获好走捷径的心理。这种混合东东不说对心脏有无好处,长期喝的话胃就受不了,不喝出胃病才怪。


误区九 南瓜是降糖“神药”


糖尿病吃什么好?十有八九的老年人都会告诉你:吃南瓜。对此,日本学者在对糖尿病进行病例研究时发现,北海道的一个村庄内,没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调查中发现,那里的村民喜欢吃嫩南瓜,所以“南瓜降糖”这个说法流传开来,加上国内很多保健品上架的极力炒作,不少人都信以为真。

事实上,新鲜南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进食后会转化为葡萄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曾用南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其血糖变化。结果发现,进食南瓜后,血糖不降反升。


误区十 一边吃虾一边喝橙汁会中毒导致死亡


几年前的一部《双食记》,令不少观众看得脊背发凉:妻子利用食物相克的原理,致使不忠的丈夫脱发、掉眉,最终走向死亡。剧中妻子做的几道致命晚餐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维生素和虾同食导致死亡的说法,让不少人诧异不已:“我用餐时经常吃虾配橙汁,会不会有事啊?”

其实,虾、蟹等海产品体内含有少量的化学元素砷,和高剂量的维生素C经过复杂的滑雪反应后会转变成有毒的三价砷,就是俗称的“砒霜”。不过,一般人在日常饮食中很难接触到这种剂量的,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但是将两种食性完全相反的食物同时食用,容易使摄入的营养素之间相互“抵消”,造成营养失衡。但这种平衡的打破只是暂时的,健康人经过适当的调整,就能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坊间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有偶然因素,很多其实把食物相克的概念“妖魔化”了,不要小看人体有自动调节机制,平衡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